91精品国产91,se01在线看片,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区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综合,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新聞無處不在,寶雞新聞網(wǎng)給你最好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本地>正文

寶雞城,藏著“最早的中國”

發(fā)布日期:2024-09-27 09:47:54 閱讀量:2392

周原膴膴,青銅熠熠。寶雞,周秦文化的孕育之地,自漢代以來,因出土的青銅器數(shù)量之巨、精品之多、銘文之重要,被譽為“青銅器之鄉(xiāng)”。

何尊、逨盤、逨盉、秦公镈……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一件件雄奇寶器,以其莊重的姿態(tài),靜靜地訴說著周秦文化的源遠流長,承載著“何以中國”的光榮與夢想。

火與銅的熔煉,鑄就了青銅文明的燦爛輝煌;精美奇特的國寶重器,閃爍著先人的智慧之光。這些精美的青銅器不僅是研究古代社會的重要物證,更是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物質(zhì)載體。

走近青銅器,感受鐫刻在吉金之上的家國之夢,聆聽回蕩在古老大地上的文明回響……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9月5日攝)。除標注外圖片均為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鄒競一攝

溯源:刻在“心底”的何以中國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展廳內(nèi),“鎮(zhèn)院之寶”何尊靜立,接受著參觀者驚艷的目光。

駐足凝視——何尊器型上口圓下底方,通體裝飾有四條透雕扉棱,腹部裝飾有獸面紋,粗大卷曲的獸角翹出器外,頗有騰躍欲食的動感,傳遞出青銅器獨特的雄奇獰厲之美。

游客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參觀何尊(9月4日攝)。

何尊器形典雅,紋飾華麗,不僅是當之無愧的青銅藝術(shù)精品,更以其歷史價值著稱于世。何尊內(nèi)刻銘文“宅茲中國”,是“中國”一詞的最早文字記錄。

3000多年前,“中國”被鐫刻于何尊器底,深埋于地下;3000多年后的今天,埋葬它的泥土和這泥土連接的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都以它命名,“中國”成為每一個中華兒女自信、自豪的源頭。

撥開塵封的厚土,何尊的問世曾歷經(jīng)曲折。

1963年,何尊出土于寶雞市賈村鎮(zhèn)。1965年,何尊被寶雞博物館征集入藏。而直到10多年后,世人才破解出何尊“何以中國”的密碼。

1975年,國家文物局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全國新出土文物匯報展”,這件青銅器被調(diào)往北京展出,在清理掉表層的斑斑銹跡后,人們發(fā)現(xiàn)何尊內(nèi)底100多平方厘米的面積上鑄有12行共122字的銘文,何尊身價倍增。

何尊銘文標志著“中國”作為詞組首次出現(xiàn)。在當時,“中國”一詞是指地理方位,意指中心、中央,此后隨著中華文明發(fā)展進程,含義不斷演變擴充。

此外,何尊銘文還出現(xiàn)了最早的有心之“德”。甲骨文中的“德”字,左邊是道路,右邊是眼睛,代表看見了就直著走過去,有“得到”的含義,常常和“伐”字一起使用,代表在戰(zhàn)爭當中獲得奴隸和財富。而何尊銘文中的“德”,在甲骨文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心”字底,具有了道德的含義。

游客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參觀何尊(5月9日攝)。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邵瑞 攝

3000多年間,“中國”一詞逐漸突破了地理概念,上升為民族與文化認同的高度,達到文化、政治以及心理認知的高度統(tǒng)一?!皬摹袊辉~的存續(xù),可以看出中華文明在時空中的延伸與延續(xù),這正是中華文明連續(xù)性和包容性的生動寫照?!睂氹u青銅器博物院院長寧亞瑩說。

由于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shù)價值,何尊在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成為永遠禁止出境展出的國寶之一。

何尊因集中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青銅器文化,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張文化名片。北京冬奧會火種臺、中國—中亞峰會的元首贈禮……如今,以何尊為代表的青銅器成為諸多藝術(shù)設(shè)計的靈感源泉,文物在活化利用中延續(xù)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蓬勃的生命力。

尋跡:流傳千載的周風秦韻

青銅器,銅和錫、鉛的合金。在約公元前2000年,經(jīng)過烈火的熔煉,人類利用自己的智慧改變了礦石的屬性,由此產(chǎn)生青銅文明,至商周時期達到頂峰。

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珍藏著一件別具藝術(shù)魅力的西周青銅器——逨盉。

扁圓形的器身上,一只鳳鳥盤踞于蓋首,展翅欲飛。蓋與器身連接處,一只歪著頭的老虎幾欲向上攀爬,悠然自得中不失百獸之王的威嚴。鋬手則是吞云吐霧的龍首,似在空中遨游。一副龍騰虎躍鳳呈祥的吉祥畫面躍然眼前,厚重而不失靈巧,莊嚴而不失生動。

器以藏禮,字以弘文。一件件古老雄奇的青銅器,凝結(jié)了古人的精湛技藝與妙想奇思,鐫刻于其中的銘文也再現(xiàn)了祭祀訓誥、賞賜冊命、土地轉(zhuǎn)讓、征戰(zhàn)戎事、刑事訴訟等方方面面社會圖景,濃縮了一個家族乃至一個王朝的興衰變遷。

約3000年前,古公亶父率領(lǐng)周族族人踏上寶雞岐山腳下的周原,開發(fā)沃野、營建城郭、設(shè)官分職,開創(chuàng)“赫赫宗周”。

2003年1月19日,寶雞眉縣楊家村5位村民在村北坡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處青銅器窖藏??脊虐l(fā)掘顯示,楊家村窖藏共出土青銅器27件,件件有銘文,總字數(shù)多達4000多字,考古人員由銘文推斷這批青銅器為西周貴族單氏家族的器物。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展出的逨盤(9月4日攝)。

一次意外發(fā)現(xiàn),為世人追溯西周歷史打開了另一扇窗。出土于楊家村窖藏的逨盤,口徑53.6厘米,重18.5公斤。盤內(nèi)鑄有銘文372字,不僅記錄了單氏家族史,同時也是一部相當完整的西周斷代史。

“銘文以單氏家族的八代祖先為主線,穿插講述與其對應(yīng)的12位周天子。在歌頌文王武王興周滅商、成王康王開拓疆土、昭王討伐楚荊、穆王征伐四方等先王功績的同時,附以單氏家族輔佐周天子征戰(zhàn)、理政、管治林澤的輝煌歷史,勾勒出西周歷史的大致輪廓?!睂氹u青銅器博物院副院長翟慧萍介紹,逨盤銘文是記錄周王最多的,印證了《史記·周本紀》中西周諸王世系的真實性,逨盤由此被譽為“中華第一盤”。

無獨有偶。1976年出土于寶雞扶風縣莊白一號窖藏的史墻盤,鑄有銘文284字,字跡工整、筆勢流暢。銘文記述了文、武、成、康、昭、穆、恭七世周王的主要功績及墻家世五代祖考的生平經(jīng)歷和重要事跡,具有重要的歷史、考古、文學和藝術(shù)價值。

“從逨盤和史墻盤的銘文可以看出,這些世家大族的顯赫地位離不開歷代傳承的優(yōu)良家風。”翟慧萍說,由此可見周人將家族榮辱與國家興衰寄于一體的觀念,這正是后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基礎(chǔ)。

千秋萬載,周風秦韻。據(jù)史料記載,公元前770年,秦人從隴山以西遷往寶雞,隨后在此艱苦創(chuàng)業(yè)400余年,先后建立4座都城,為逐鹿中原、統(tǒng)一天下奠定了基礎(chǔ)。

游客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參觀秦公镈(9月4日攝)。

1978年,寶雞市陳倉區(qū)太公廟出土了3件秦公镈,除大小各異外,形制、紋飾、銘文完全相同。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75.1厘米,镈身高53厘米,重62.5公斤。

根據(jù)秦公镈的135字銘文,考古人員推測,器物主人為秦國的第五位國君秦武公。銘文記載了秦襄公賞宅授國,以及秦文公、秦靜公、秦憲公三代世系和業(yè)績,是研究秦國早期歷史的珍貴史料,更是秦武公這位少年君王和世代秦人開拓精神的縮影。

陳列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展柜中的金柄鐵劍,于1992年出土自寶雞市益門二號春秋晚期秦人墓葬,純金劍柄,柳葉形鐵質(zhì)劍身,出土時外有絲織物包裹,劍柄裝飾有蟠螭紋和獸面紋,并鑲嵌以綠寶石和料珠,裝飾華麗卻不失鋒利。

據(jù)介紹,秦式短劍是秦文化極具代表性的一類器物,既廣泛汲取了周文化的傳統(tǒng),又較早地吸收了北方草原的文化因素,體現(xiàn)了秦人善于學習、開放包容的文化特性。

“在生存和發(fā)展的雙重挑戰(zhàn)中,秦人不斷吸納先進的文化和技術(shù)以壯大自身,孕育出開放、堅韌、進取的民族精神,從弱小的外來族群演變到雄踞關(guān)中的大一統(tǒng)帝國,形成了特征鮮明的秦文化。”翟慧萍說。

傳承:煥發(fā)新韻的文明根脈

3000多年前,周人在寶雞發(fā)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禮樂文明也從這里濫觴。德治天下、任人唯賢、勤廉仁和、儉以養(yǎng)德……回望來路,周代先賢所提倡的優(yōu)秀品德,積淀著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譜系,至今依然銘刻在每一位華夏子孫的骨血中。

中國自古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不僅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中華文化連續(xù)性的主要內(nèi)在動因,有禮貌、懂禮節(jié)、知禮儀成為無數(shù)后人自我約束的準繩。

“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寶雞市文物局原局長任周方說,作為周文化的核心,周禮將各種行為規(guī)范系統(tǒng)集成為典章制度與道德準則,小到飲食起居、婚喪嫁娶等個人生活,大到刑罰、祭祀、征戰(zhàn)等國之大事,都有嚴格細致的規(guī)定,從而使國治民安、社會有序。在當時,青銅禮器便承載著藏禮于器、無言之教的社會治理目的。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展出的五鼎四簋(9月5日攝)。

例如,周人在祭祀、宴饗時,將形制、紋飾相同,大小依次遞減的奇數(shù)的鼎與偶數(shù)的簋組合使用,以此表明身份和地位,即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同時也規(guī)定了不同的權(quán)利和利益,表達出“禮分權(quán)責”的思想。

周朝同樣對青銅酒器提出明確規(guī)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周人雖可飲酒,卻不能沉湎于酒。周人總結(jié)商王酣酒輕民的亡國教訓,在周初就頒布了禁酒令,對貴族飲酒有嚴格規(guī)定。《尚書·酒誥》中記載“飲惟祀,德將無醉”,意思是“只有在祭祀的時候可以飲酒,飲酒要有德,不能醉酒”,要求臣民嚴于律己,這種警醒克制的飲酒禮,對后世影響深遠。

寶雞文理學院周禮文化傳承保護與研究中心主任景紅艷表示,周人對廉政有較為完整的制度安排,其中蘊含的忠誠無私、崇德尚勤、廉潔奉公等勤廉思想,對當今黨員干部從政、修身、用權(quán)、處事、做人有很大的借鑒價值,是黨員干部“正衣冠、知興替、明得失”的重要參照。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展出的四十三年逨鼎(9月5日攝)。

出土于楊家村窖藏的四十三年逨鼎,還原了一段約2800年前的廉政談話。其內(nèi)壁所鑄的316字銘文,講述了周宣王四十三年,逨被提拔為官司歷人,相當于現(xiàn)在的監(jiān)察官。周天子告誡逨要施政謹慎、依法處罰、明辨是非、廉潔從政。這與《周禮》中的“六廉”相互呼應(yīng),即以“廉”為冠首,從“廉善、廉能、廉敬、廉法、廉正、廉辨”六方面提出的對官員的基本要求和規(guī)范,這反映了西周從制度上建立起一套選拔、管理、監(jiān)督、考核官員的完整體系。

同時,四十三年逨鼎的銘文中還提到,王說若逨不按照他的要求去做,王也要承擔察人不善、用人不當?shù)呢熑?,相當于今天要求的壓實主體責任。

文脈綿長,貫通古今。如今,寶雞市不斷挖掘青銅器的歷史價值、藝術(shù)價值和文化價值,為歷史文脈賦予新的時代精神與現(xiàn)實意義。2023年,寶雞市紀委與市文物局等部門聯(lián)動,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舉行“器·鑒——寶雞周秦廉政文化展”,讓文物開口講廉政故事,讓歷史說話助固本培元。

“我們將堅持以文化旅游、研學實踐、館校合作為抓手,用多樣化的傳播手段把青銅器所蘊含的偉大智慧展現(xiàn)給更多人,讓中華文明可感可知,不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睂巵啲撜f。

博物院里,無言靜立的青銅瑰寶,歷經(jīng)數(shù)千年洗禮,不改文明印記。在代代保護、闡釋、傳承中,青銅器所凝結(jié)的精神追求,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新華每日電訊)

QQ截圖20240613165901.jpg


編輯:陳云哲

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61120180004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376965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wǎng)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qū)

陜西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地址:寶雞市行政中心投資大廈9樓 聯(lián)系電話:0917-3376965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