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湖北襄陽,來自匈牙利匈中雙語學校的學生們,開啟了一趟“熟悉又陌生”的文化之旅:了解襄陽美景、美食和科技發(fā)展;同中國學生一起打排球;穿漢服游唐城,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雖然距離中國幾千公里遠,匈中雙語學校的學生們從小就喜愛中文以及中國文化。
△匈牙利學生與襄陽三十六中學生友好交流。
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匈中雙語學校家喻戶曉。學校坐落在多瑙河畔,成立于2004年9月,是中東歐地區(qū)唯一一所使用中文和所在國語言教學的公立全日制學校。
這些年,匈中雙語學校的“學位”變得十分緊俏,甚至“一位難求”。2019年共有90多名學生報名,最終只有27人成功入學就讀。
在很多當地學生心中,“學習中文是一件如此美麗的事”。
“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2011年,正讀一年級的匈中雙語學校學生胡靈月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中文朗讀比賽。她一邊說,一邊表演,給評委留下了深刻印象。
筆記寫滿本子,每周都比別的同學多寫兩篇作文,請中文老師評講……2022年11月,胡靈月憑借十多年的努力在高級漢語高考中獲得了好成績。
△匈中雙語學校的學生胡靈月(左一)、宋智孝(右二)學習中國茶文化。
在匈中雙語學校讀書的宋智孝,愛看中國電視劇,喜歡中國文化。她能背誦劇中的一些臺詞,有時還會找來相應的中文原著閱讀。通過課堂內外的努力,宋智孝同樣收獲滿滿。
2023年春節(jié)前夕,胡靈月、宋智孝代表全校學生致信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教授,按照中國風俗拜年,講述在校學習中文12年的感受,表達將來到中國上大學、為匈中友好作貢獻的愿望。
不久后,她們就收到了習近平主席的復信。
“得知你們長期堅持學習中文,立志為中匈友好作貢獻,我為你們點贊?!痹趶托胖校暯街飨銊畹?,“歡迎你們高中畢業(yè)后到中國讀大學,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匈牙利青少年喜歡上中文、學習中文,有機會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更多地了解當今中國和中國的歷史文化,努力做傳承發(fā)展中匈友好事業(yè)的使者?!?/span>
△匈中雙語學校學生繪畫作品
在信中,習主席還特別提到了2009年在匈中雙語學校同師生們交流的情景。
2009年10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匈牙利期間,曾到匈中雙語學校考察。從那時起,習近平主席就與這里的師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當時天氣降溫,習主席怕孩子們著涼,還特意囑咐他們趕緊回到室內。他一直對孩子們微笑,親切地與他們聊詩句和兒歌?!闭f起習近平主席十幾年前的那次來訪,匈方校長埃爾代伊·蘇珊娜依然歷歷在目。
匈中雙語學校成立之初只有4個年級87名學生。那時,學生家長多是在匈牙利工作和生活的中國人。2023年,這所學校學生人數是成立之初的6倍多,已達530余名,大部分都是以匈牙利語為母語的學生。
“學位”緊俏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匈牙利持續(xù)掀起的“中文熱”和“中國熱”。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信中所說,中匈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兩國人民傳統友好,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近年來,匈牙利人對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的興趣不斷高漲。中文納入匈牙利國民教育體系,青少年在小學和中學階段就可以選擇中文作為第一外語參加升學考試。目前,匈牙利已經擁有5所孔子學院,培養(yǎng)了大批中文專業(yè)人才。
△2023年7月,匈牙利匈中雙語學校師生代表團來到江蘇參加“錦繡江蘇”青年交流項目。
匈中雙語學校受到當地人青睞,也源于兩國日益緊密的合作交流。一些匈牙利家長因為與中國有業(yè)務往來,基于發(fā)展前景選擇把孩子送到匈中雙語學校學習中文。
在兩國領導人戰(zhàn)略引領下,中匈關系快速發(fā)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成果豐碩。
今年2月,習近平主席致電祝賀舒尤克當選匈牙利總統。習主席指出,我高度重視中匈關系發(fā)展,愿同舒尤克總統一道努力,賡續(xù)兩國人民傳統友誼,深化兩國政治互信和各領域交流合作,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引領中匈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邁上新臺階。
匈牙利是同中國彼此信賴、合作共贏的好朋友、好伙伴,友好和合作始終是中匈關系發(fā)展的主旋律。
今年是中匈建交75周年。習近平主席即將首次對匈牙利進行國事訪問,釋放出進一步推動兩國關系發(fā)展的積極信號。展望未來,中匈將繼續(xù)做相互支持的真朋友、發(fā)展繁榮的同路人、相知相親的好伙伴。(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李雪彤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180004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376965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qū)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地址:寶雞市行政中心投資大廈9樓 聯系電話:0917-3376965 郵箱:bjnews@163.com